williamhill网站

williamhill网站
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williamhill网站 > 新闻动态 > 人性七宗罪背后的财富密码:为什么有人能够月入百万

人性七宗罪背后的财富密码:为什么有人能够月入百万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4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63

全文共3171字,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

前段时间与一个做电商的老同学吃饭,他随口说了句话,让我震惊到现在。

'同样的产品,我换个文案,销量能差10倍。你信不'

我当然不信。

直到他给我看了两组数据:

普通文案:'纯棉T恤,舒适透气',月销200件。

爆款文案:'穿上它,同事居然以为你又加薪了',月销2000件。

看到这里,你可能会问:为什么差别能这么大?

答案很简单。

前者在卖产品,后者在卖人性。

之前在抖音博主王多隆的直播间连麦,我问他:'你是怎么做到一条文案,略微修改,发布在5个抖音账号上,首条视频就干到1000多万播放量,转化后端产品108万的?'

图片

多隆老师回答我说:'我学习过传媒广告学,之前做淘宝时也潜心琢磨过文案的写法,要想文案有流量,要点就在于对于人性的把握。'

图片

天下所有的生意,归根究底,说破大天,都是在基于人性、满足人的七情六欲。

一味闷头闭门造车,一定赚不到钱。

要懂人性,尊重人性、利用人性。

人性深处有七座金矿。心理学家总结过,人性深处藏着七宗'罪',它们分别是:贪婪、懒惰、虚荣、恐惧、从众、嫉妒、好奇。

每一种'罪',都是一座待开采的金矿。

那些年赚千万的商业高手,无一例外,都是把这套逻辑玩得炉火纯青。

我的一个远房表姐(我父辈的表兄的女儿),13年左右在做淘宝店群,她告诉我,'我一个月流水差不多将近100万吧,你信不'

当时我还在读大学,觉得月薪6000就很不错了。

她的话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。

后来我才明白,她不是在卖货,而是在经营人性。

图片

     01.

贪婪:为什么你总买不需要的东西

图片

'限时特惠''买一送一''跳楼大甩卖''最后一天了'...

看到这些词,你是不是有种冲动想点进去看看?

这就是贪婪在作祟。

拼多多为什么能在阿里、京东的夹击下杀出一条血路?因为他们深谙人性贪婪的本质。仔细想想是不是。

人们不是因为需要才买,而是因为便宜才买。

我表姐给我分享过一个案例,同一款产品,299元定价销量平平,改为'原价599,限时特惠大酬宾只要299',销量立马翻倍。

因为人性中的贪婪,让占便宜的心理比实际需求更强烈。

你想想,以往双十一的时候,你囤了多少根本用不上的东西?那些商家不是在满足你的需求,而是在制造你的贪婪。

图片

     02.

恐惧:比希望更能让人掏钱的情绪

图片

这几年,越来越多的白领失业下岗被裁员,开始跑去卖保险了。

我天天在朋友圈看他们的小广告。

仔细观察你会发现,这些文案很少在讲'买了有多好',而是拼命在讲'不买有多惨'。

这就是恐惧营销。

心理学研究表明,人性深处,恐惧远比希望更能驱动人的行动。

一位营销大师曾经说过:'让顾客先恐惧,再给他希望,钱就自己来了。'

残酷?

但有效。

需要说明一下,本文仅做商业原理剖析,对于保险并无诋毁之意。

图片

     03.

懒惰:懒人经济的万亿市场

图片

我刚上大学那会儿,2013年左右,美团来学校地推外卖业务。我和室友都觉得这简直是智障产品:谁有病要在手机上点餐?

现在想来,是我们太天真,不够了解人性。

我们身边的很多产品,其实都是利用了懒惰这个根深蒂固的人性而已。

外卖平台:因为人懒得做饭

共享单车:因为人懒得走路

电商平台:因为人懒得逛街

短视频:因为人懒得看长内容

等等等等。

这是人性的本能,从生物学角度来看,节约能量是所有生物的本能。

图片

     04.

虚荣:面子经济的暴利密码

图片

为什么奢侈品的利润率能达到100%+?

因为它们卖的不是产品功能,而是虚荣心。

一个LV包包,成本可能只要几百块,但能卖到几十万块,买的人心里都很清楚这点,但还是愿意掏钱。

为什么?因为它满足了人性深处的虚荣需求。

不只是奢侈品,很多普通商品也在利用这一点:

'成功人士都在用'

'彰显你的品味'

'让你与众不同'

等等等等。

我一个做品牌咨询的朋友说:'产品是载体,虚荣才是本质。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虚荣心,谁就能卖出更高的价格。'

人,归根结底是群居动物,群居动物,就必然讲究一个虚荣。

图片

     05.

从众:为什么排队的店生意更好

图片

'销量第一''好评如潮''大家都在买'...

这些看似low逼的文案为什么有效?

因为人性害怕被孤立,渴望归属感。

沃顿商学院有个著名的案例:两家完全相同的店,一家门口排队(请的托儿),一家空无一人,结果排队的那家门店销量是空店的5倍。

人们不相信产品本身,但相信大多数人的选择。

网红店为什么要制造排队场景?明星为什么要买粉丝?某些危机公关团队为什么要买水军?

因为他们懂得:人性深处,从众的力量远大于理性判断。

小红书上那些'种草'内容,本质上就是在制造从众效应,当你看到'姐妹们都在用'的时候,理性就败给了从众心理。

从众的力量根深蒂固。

图片

     06.

嫉妒:比较中诞生的商机

图片

'别人有的,我也要有。'

'凭什么他能,我不能?'

这种心理,催生了无数商业机会。

为什么朋友圈晒图经济这么火?因为它激发了人们的嫉妒心理,进而产生消费的冲动。

看到别人晒名牌包包,你可能会想:'我也要买一个。'

看到别人晒旅游照片,你可能会想:'我也要去那里。'

这就是嫉妒在驱动消费。

很多网红博主们深谙此道,他们晒的不是生活,而是在制造嫉妒,激发粉丝的消费欲望。

对了,今年高考过后的苹果三件套,即是利用学生们的'别人有的,我也要有。'心理。

我表姐反正在高考结束后第一时间就给她儿子弄了一套,整整齐齐的。

图片

     07.

好奇:信息差背后的暴利

图片

'你绝对想不到的秘密'

'内部消息,秘不外传'

'只有1%的人才知道哦'

这些标题为什么总能吸引用户们点击?因为好奇心是人性中最强烈的驱动力之一。

尤其是在自媒体领域。

以公众号为例,有一门业务叫做流量主,就是写作爆款文章,吸引巨大流量,赚取广告费,它们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标题党,完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。

我至今还记得好多坑爹的标题党:'震惊!寡居多年的嫂子居然跟小叔子……','上流社会绝不会跟你明说的赚钱秘诀,你的父母也不懂','女人为什么三十如狼、四十如虎?'……

这个有用么?

这的确很有用。

因为我之前做流量主时也这么干。

另外,整个知识付费赛道,很大程度上就是在贩卖好奇心。

我在上面花过不止50万的学费,有一点发言权,一些课程、付费内容真就有那么好吗?我承认,很多时候我就是纯好奇想点进去看看而已。

2015年吧,我花了2万块,跑去青岛上一个成功学老师的课程,这两万块钱买来了什么呢?'要学会感恩,要有正能量'……

简直傻逼。

图片

     08.

如何利用人性赚钱:三个实战建议

图片

普通人怎么利用这些人性弱点来赚钱呢。

a.重新审视你的产品

不要只关注功能,要思考它能满足人性的哪种需。

往人性上靠。

比如你卖的是化妆品,不要只是说'保湿效果好',要说'让你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6到9岁'。

b.学会包装你的价值

同样的内容,不同的包装,效果天差地别。

学会用人性化的文案来描述你的产品价值。

c.建立信任和稀缺感

人性中的恐惧和贪婪,需要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转化为购买行为。

适度的稀缺感能激发人们的行动欲望。

图片

写在最后

几千年来,时代在变,科技在变,人性不变。

几千年前,人们贪婪、懒惰、虚荣;几千年后,依然如此。

那些真正赚大钱的人,都明白一个道理:财富的源头,从来不在物,而在人。

道德经说:'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'

如果你想在商业中取胜,不要只研究产品和技术,更要研究人心。

因为经营人性,是商业的最高境界,它抓住了永恒。

当然了,赚钱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道德边界,真正高明的商业模式,是在满足人性需求的同时,也在实实在在地为用户创造价值,那些纯粹割韭菜的模式,虽然短期能赚到钱,但长期来看必会被市场所淘汰。

商业的本质是价值交换,利用人性只是手段,创造价值才是目的。

以上。

最后,如果你觉得此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,恳请您点个赞、点个小心心,帮忙转发给朋友,让更多的人看到。在此感谢。

明天见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williamhill网站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